其人利自止者,邪退则犹可愈也。辨其非伤寒,非谓太阳之寒,不由表入,竟从少阴之热内生为病也。
盖身以后,属太阳,凡头项强急,项背几几,脊强反张,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,腘如结,皆太阳痉也。以不恶寒而能食,知其郁热在里也。
程应旄曰:阳邪亦有腹满,得吐则满去而食可下者,今腹满而吐,食不下,则满为寒胀,吐为寒格也。阳邪内结,则自利纯青水;温热病,则自利烦渴;并宜下夺清热。
太阴湿热相蒸,势必发黄,然小便利,则湿下泄而不发黄矣。而少阳之胆与肝相连,府邪在上,藏邪在下,,胃口逼处二邪之界,所以默默不欲饮食,而但喜呕耳。
若表微热,则受寒亦轻,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,甘以缓之,与辛以散之者,又少间矣。其脉不负者,虽下利而脉未至纯弦也,不言治法。
故时气、伏气之为病,二者不可不辨焉。今反不恶寒,不欲近衣者,是恶热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