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症若服药而渐红活者,可治;色不转者,不治,虽经年后,多患泻利而死。脾气既弱则健运之令不行,化生之功已失职,而嗜卧多困所由生焉。
故发不可轻者作两三次出,大小不等,头面稀少,胸前、眼中皆无,根窠红活,肥满光泽,形似水珠,不渴泻,不烦躁。筋挛搐搦者,当养肝血,不应,用地黄丸以滋肾水,自愈。
遂用托里散,及葱熨法,月余;患此胀痛发热,脓成针之,脓出而安。陈宿州先生用十二味异功散,以预保脾土于未败之先,实发前人之未发,开万世之蒙聩也。
朝用五味异功散,夕用四味肥儿丸,稍愈;又以地黄、虾蟆二丸,一小儿齿龈腐烂,头面生疮,体瘦发热,此脾疳所致,先用大芦荟丸;又用四味肥儿丸、大枫膏而愈。一小儿十三岁,眼睛多白,或时面赤,常患颈痛,尺脉洪数,先君谓禀肾气虚,用地黄丸料,煎服而愈。
一小儿每劳则两拗肿痛,小便白浊,夜间发热。后饮烧酒,前症复发,遍身色赤烦躁,饮冷醋半钟,赤热悉退,肿痛顿减。
若母有病,致儿患者,子母并服。一小儿患此,鼻塞声重,发热身痒,用人参消风散而表症愈,后发热搔破脓水淋漓,脉浮大按之无力,此脾胃气虚,不能荣于腠理,朝用补中益气汤,夕用黄六一汤而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