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云内有久痰,宜吐之。法在不治,若欲救之,急宜回阳收纳,以尽人事。
然由下而中而上,三阳已分,下中上为三部,阳主上升,一气分为三部,即太阳、阳明、少阳也。若久病、素不足之人,其来者骤,多不发热身疼,即或大热,而小便必清,口渴饮滚,各部必有阴象足征,脉亦有浮空、劲急如绳可据,此病急宜大剂回阳收纳为要。
若此流者,虽其发言容易,欣戚无关,其于淆乱人情,莫此为甚。 不过明其理法之当然,学者从中神而明之,自然发无不中也。
因积热上攻而致者,或由饮食停滞中脘,或由过食煎炒椒姜,胸中素有蓄热,热攻于肺,气机错乱,而鼻孔煽动。是痰皆由内而生,并非由外而致。
若是盗汗,察其系阴盛隔阳于外,阳气不得藏,气机上浮,故盗汗出,法宜收纳,如封髓丹,潜阳丹之类。病形虽现头晕、咳嗽、呕吐,总缘膀胱气化不运,水湿之气不得下降,气机必返于上,上干清道,故现以上病形。
若是时常泄水,饮食减少,多由元气下泄,阴血暗耗,法宜温中收固。后人方不效,今人乐于从事,反诋古人之方为太重,后人之方为轻而合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