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其肿痛顽麻,即《经》所谓痹也;纵缓不收,即《经》所谓痿也;甚而气上冲心腹,即《经》所谓厥逆也。 邪溢气壅,脉热肉败,营卫不行,必将为脓。
一服愈,如痢止疟复作,乃阳得补而渐伸,能与阴争,故疟复作,吉兆也。蒸成涕液,壅塞鼻中,故声出重浊。
又胃经、大肠经脉俱挟唇口左右。由此推之,留于脾分则腹肿身重,留于肾部则囊、足胫肿,理必然矣。
血虚发热,当归、生熟地。风火忽动忽息,故搐枯筋急,则应缩多伸少,两拳常捏,且不必有切牙情状矣。
肺气被迫,而喘咳且吐痰也。产后败血迷心窍,心气不通,脉亦不行,舌强者,七珍散。
岂必下尽二十五节乃始上行乎?愈后数日根据前发热,仍宜达原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