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按之小腹胀满,不硬痛,小水不利,即溺涩也,五苓散加减利之。渴欲饮水,无表证者,阳明反无汗,脉浮而喘者,麻黄汤。
本经蜷卧沉重,利不止,少加附子。干姜白术人参甘草肉桂陈皮茯苓厥阴消渴,气上冲心,饥不欲食,食即吐蛔,腹痛,大便实者,本方加大黄、蜜少许利之。
发汗过多,津液枯少,阳气偏虚,筋肉失所养,故惕然而跳,然而动,非温经助阳,不可也。发汗,又复下之,恶寒发伤寒,以丸药下之,身热不去,微烦者,栀子干姜汤。
殊不知此因内伤七情,以致痰迷心窍,神不守舍,神出舍空,空则痰生也,名曰挟痰如鬼祟。必须凭脉下药,至为切当。
得病二三日,脉弱,无太阳证烦躁,心下硬,能食,小承气汤微和之。其证肢体肿痛,不能转侧,额上微汗,恶寒不欲去衣,大便难,小便利,热至日晡而剧,治法但微解肌。
二者皆正气虚而短气者,呼吸不相接续也。伤寒至此证,可谓死矣,能以去风涤热之剂,间有生者,是其幸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