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母气寒主降,苦以泄肺火,辛以润肺燥,内肥白而外皮毛,肺金之象、生水之源也,故以为臣。前法更有妙义。
中暑夹寒,有不因乎浴水,而因乎乘凉者。阳虚不能化液,则清中清者不上升,故食谷则头眩;浊中清者不下输,故腹满而小便难。
然邪在厥阴,腹中必痛,原为险症,一剂建中,未必成功。 是浮大皆为虚脉矣。
同,谓二证同用葛根一方也。甘草皮赤中黄,能土中泻火,为中宫舟楫,寒药得之缓其寒,用此为佐,沉降之性,亦得留连于脾胃之间矣。
太阴中风,四肢烦疼,阳微阴涩而长者,为欲愈。但治上焦之实热,而罔顾下焦之虚寒,则热病未除,下利不止矣。
阳极似阴之证,全凭脉以辨之。能不扰乎阳,无泄皮肤,去寒就温,讵有此患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