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阴阳不分而或为俱静,或为俱动,若引绳之匀者,则其阴阳之气,非此即彼,必有偏倾而致病者矣。膀胱受三焦之水而当其疏泄之道,气本相根据,体同一类,故三焦下出于委阳,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,约下焦也。
寸口主中,人迎主外,两者相应,俱往俱来,若引绳大小齐等,春夏人迎微大,秋冬寸口微大,如是者命曰“平人”,故人迎、寸口而至于盛衰相倍者,乃不免于病矣。阳荣其腑,指阳跷也。
以契阳九阴十之数耳。然失血之证多阴虚,阴虚之脉多浮大,故悬钩而浮,乃其常脉,无足虑也。
若此三者,虽肥盛皆别于众人,而脂者之气血,似不及乎膏、肉也。然既有所先,必有所后,而生克佐使,五脏皆有相涉矣。
在下则不得隐曲,阴道不利也。乃注中主治虚阳上攻、喘嗽呕血等症,是益火加薪。
此内为胃气之所发,而外为阳明之动也。故但欲搏手有力,得其阳和之象而勿至过浮,是为三阳合一之道,故命曰“一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