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呕多,虽有阳明可攻之症,而不可攻,亦以未离乎少阳也。太阳而脉沉者,因于寒,寒为阴邪,沉为阴脉也;太阴而脉浮者,因于风,风为阳邪,浮为阳脉也。
吴又可《温疫论》,程郊倩《热病注》,俱有至理可传,愚不复赘。不但身疼重者可用,即不身疼与身重而乍有轻时者,亦可用也。
夫发表既有麻黄、桂枝方矣,然有里邪夹表而见者,治表不及里,非法也。症在半表半里,法当去桂枝、姜、枣之散,而任芍药、甘草之和矣。
伤寒六七日,发热、微恶寒、肢节烦疼、微呕、心下支结,外症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主之。可知下症只在阳明,太阴本无下法。
脉以应月,每月有节,节者月之关也。然服桂枝后大汗,仍可用之更汗,非若麻黄之不可复用也。
是又桂枝之变脉、变症,而非复麻黄之本症、本脉矣。 其生病各异,别其部分,左右上下,阴阳所在,诸经始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