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《金匮》留饮五条,证虽不同而源则一。在小少指内廉之端,去爪甲如韭叶。
阳厥初有头痛身疼,发热恶寒,喜冷便秘,谵语,露手扬衣,发渴,脉沈数者,承气汤。凡脏病皆年远始成,腑病日近寻剧。
《内经》论咳,博而且详。凡病有外证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之。
凡诸病大便涩,诸伤寒腹满,疟,腹满鼓胀,水胀,大便不通,须利小便者;黄病、水凡病腹中满痛者,为寒,当下之。夫东垣、丹溪直将相火认错,固无足论,即景岳之说,亦属支离。
足太阳膀胱,又督脉。盖伤寒自利多种,须识阴阳二字。
发则先热后寒,求之《金匮》,则以为脉如平人,无寒但热,不过骨节烦疼,时时呕逆而已。若下症悉具,而恶风未罢者,当先解其外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