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且调之,乃治其他病。若其微急,亦为肝邪侮脾,则脾不能运而膈食还出,土不制水而复多涎沫也。
夫阴阳者,生杀之本始也。但手、足十二经之筋又各有不同者,如手、足三阳行于外,其筋多刚,手、足三阴行于内,其筋多柔,皆肝之所生,而经脉、经筋之所以异也。
《内经》之训,昭然如揭日月。然人迎候阳,故一盛为少阳,胆与三焦也;二盛在太阳,膀胱、小肠也;三盛在阳明,胃与大肠也;四盛以上者,以阳脉盛极而阴无以通,故曰“格阳”。
故魂则随神而往来,魄则并精而出入也。五脏之脉,察于气口,五脏之色,察于明堂。
左右、上下、先后,皆阴阳之道也。用五味子所以收耗散之气而使瞳神复旧也。
相得者生,反此者危也。忽忽,恍忽不爽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