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少阴下利清谷,咳呕不渴,属寒饮也。湿家但头汗出,乃湿气上淫之汗,非阳明之热不得越也。
固瘕者、大瘕泻也,俗谓之溏泻。魏荔彤曰:「自利」二字,乃未经误下、误汗、误吐而成者,故知其藏本有寒也。
彼此相兼合,而有轻重多寡之不同,谓之并。若其人头有汗,小便不利,大便□,则或清、或下、或利小便,自可愈也。
上条初入阳明,太阳之邪未彻,故仍宜汗之;此条已入阳明,太阳证罢,而尽归并阳明,故宜下之。 若因循失下,以致独语如见鬼状。
程知曰:病后阳气不足,胃中虚寒,不内津液,故喜唾不了了。而心烦不得卧者,是阳明之热,内扰少阴,故不欲寐也,当以解热滋阴为主治也。
腹□邪已结聚成实,此但在心下,自与非下不可者异矣。下而胸满烦惊,治以龙、牡,为邪入心也。